笔趣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趣阁 > 【孙唐】泅渡·上部 > 第40章 【第三十九章】一切众生

第40章 【第三十九章】一切众生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却说那温大人来学士府,贺妙行满月,不知因何触动陈祎心肠。时开宴,光蕊一家皆在素席。夷则虽不曾斋戒,因侍光蕊说话,亦在素席上坐。少时,光蕊不见了殷丞相,忙遣陈祎去寻。陈祎入得内屋,忽闻有诟詈之声。

陈祎急往视之,但见祖父怒气涛涛,正责骂一小厮:“刁奴无用!你可知那一对明珠,乃是我托人从北海寻来,于佛前供奉七日,专赠孙小姐的。你这狗才拙手拙脚,竟打碎了。”说罢,便提龙头拐,欲打那厮。陈祎遽前止之,曰:“祖父息怒!”

殷开山道:“我儿让开,此厮平日手足不洁,不知昧下我府上多少财宝。我观其流落街头,将饿死。一念之善,收其侍奉。他却又欲窃明珠,徒以喜日加晦,我非杖杀之可也。”陈祎曰:“祖父,明珠故贵,岂与人命等?您嫌其粗拙,又手脚不净,便遣之。断不能伤其身,况在妙行弥月宴上,旁人见之,堕祖父贤名也。”开山闻言,微有意转。

陈祎只怕劝不得,忽见悟空入。因着没有外人,仍化作个男子模样。却道:“祖父何故动怒?妙妙是殷家儿孙,大喜之日,怎能为这些小事气坏□□身子。岂非不孝了?”又取那地上锦合观之,那猴王是何等法力,惯会移山填海,担山赶月。此小事,不足为劳。一持一递间,早将其中双明珠恢复如初。悟空打开,见二明珠,皎然圆明,内外洞彻。喜道:“祖父,这明珠却是完好无损也。”

开山一见,又惊又喜,又忧又疑,道:“我分明见其触落明珠,又闻破碎之声……”陈祎自然知晓是悟空弄得把戏,于是笑曰:“我便说,祖父掌上明珠,定然是千磨万击还坚劲,哪有这般轻易触着便碎的?”悟空亦道:“陈祎说的极是,我儿妙行,他日必能历万事,处处如意,皆是托他太祖父之福也。”

开山一听,果然转怒为喜。笑曰:“既含璋与七郎请情,我却饶你。你下去,与府僮一齐用饭罢!”他何故唤悟空七郎耶?皆以二人成亲时,悟空谬云傲来国人士,在家行七,父母早亡,又幼多病,始送修行。故开山为长辈,又唤个七郎。那人见丞相赦免,千恩万谢,忙退下了。

开山曰:“原是大喜日,倒把你二人招来了。快就席,侍尔父耳!”悟空道:“父亲不见了祖父,才遣我二人来寻,祖亦延坐,饮酒数杯。”开山曰:“你两个同他说,我欲往暖阁看妙行哩。今夜他须与我吃酒,不可推脱!”二人皆笑,遂恭送丞相。及去,悟空将陈祎带至一边,乃曰:“汝今日劳倦,如何鬓发也松了?”

陈祎乃扪髻曰:“想是于房上挂胎发时,振落松了。”悟空笑道:“你坐,我同你梳一梳。”遂坐窗下,与之理髻。又从怀中取出个凤尾玉簪,戴在陈祎头上。陈祎疑惑不解,抬头看他,乃见而笑曰:“吾妻王后之尊,凤仪万千,岂可以常饰哉?”陈祎瞪他一眼,骂声:“泼猴。”则亦笑而纳之。二人复就席间。

陈祎见夷则正与光蕊说话,及他至,又起揖。乃曰:“温大人,吾与家母常年食素,拙荆亦信佛。此案诚疏,不若我命人造酒肴,尔与我父同饮几杯。”夷则云:“不敢劳师兄,常闻师说,平日家人聚在一处,皆师娘亲自下厨。素席想亦师娘操办,夷则不敢拣择。”悟空道:“既如此,陈祎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,今日这桌上备的亦是。大人若不见嫌,便薄饮几盅罢!”夷则谢过,复同光蕊与陈祎行酒。众人言笑晏晏,不觉日坠。

至夜,宾客散去,众亦归寝。满堂娇抱着妙行,那小儿竟日喧闹,不多时便已哄睡。悟空与陈祎难得脱身,回到屋里,温存一番,此刻亦歇在榻上。陈祎默然不语,却是个心事重重,悟空问他:“你今日怎么了?妙行满月原是喜事,我却见你愁眉不展。”陈祎道:“我本欢喜,但见温大人,便觉心痛,食不知味。

悟空翻坐起,扶之肩曰:“呀!不想你也如此?”陈祎被他唬了一跳,又听他这话说得甚奇,便问:“悟空此言何意?莫非你也同我一般?”悟空道:“他今日一来,老孙便觉眼熟。可老孙寿数百岁,世间人老而复壮,死而又生,诚不知何时见之。”

陈祎百思不得其解,然每忆夷则言行举止,便心痛如割。悟空曰:“罢,这世间事,稀奇者众。说不准,是有缘而已。世有一见钟情者,便有一见如故人。但当多个友人耳!”陈祎听了,稍觉宽怀。悟空使个法术,将屋里灯火皆灭,遂躺下同他睡了。

却说那夷则,夜未尝归翰林,遂憩学士府。夜半,陈裕遥看灯盏未熄,便来扣门。夷则开户,见他持一盅,笑曰:“大人果不曾歇,老爷夫人命我送汤与你哩。”夷则道:“老师与师娘操劳一日,怎还挂念我?又劳你半夜送来。”陈裕曰:“大人见外否?我家公子在外岁余,皆是您常来陪老爷夫人,便如半子。他知您素日温书夜半,故令送汤来耳,大人宜乘热饮之!”

夷则谢过,便接了汤,打开一瞧,是他素日爱喝的银耳羹。此刻温适,便取汤匙,乘热饮之。待送走陈裕,夷则回到屋里,想起陈祎,不由暗叹:“我当日一见老师,便看他与三藏法师一般相貌。何期今日,我果见之。却是个俗家打扮,还娶了亲。三藏法师待孙长老情重,纵还俗,怎会与他人结亲?”

你道如何?原来这夷则,并非幻境中人。乃是当日怨深,难以投胎,故在此重来一世,了却执念。却不是从前身份,年十八时,为海州进士。得光蕊引荐,仕途顺遂。他本谓陈祎早已出家,仍在取经路上。岂期半载前,与光蕊闲谈时,却闻说陈祎。

今日一见,更令他满腹疑惑。又念:“若不曾西去,定不遇孙长老。父母在,娶妻生子,无可厚非。”夷则虽觉可惜,但见其夫人貌美,女儿乖巧,却也释怀:“他过得好便罢,也不拘什么活法了。但我方遇他时,则盼同他为金兰兄弟也。阴阳错谬,果如所愿。”他这样想,更觉欢喜。温书毕,漱而憩之。

此后,夷则倒为府中常客。与陈祎益相得,常相随读书作画。终一日,夷则期二人乘马于郊。陈祎谓悟空曰:“你我与夷则相识,亦逾年矣,彼以吾为友,吾不可隐矣。”悟空佯装吃味,笑曰:“我以为陈公子终日有知己相伴,忘了老孙这夫君也。”

陈祎以笔戳他额头,道:“男子汉大丈夫,却这般小家子气。吾与之读书,你哪日不在跟前,却是在防备我也!”悟空笑曰:“如何说?汝自还俗,殊少良友。夷则与你有缘,亦得个人陪你消遣。且夷则为君子,行动以礼,万事避嫌。我防备你们做甚?”陈祎曰:“既如此,此番骑马,你莫要变化,与他直言罢!”悟空道:“如此甚好!”

正此时,妙行从外头回来,攀着陈祎的腿撒娇要他抱。噫!却说那殷妙行,生三日,便能言。今不满二岁,便是蹴天弄井无所不能。陈祎抱之,取了手帕,拭其身上垢秽,道:“是缘树乎?或取鱼乎?”妙行道:“都不是,杜家的姊姊掉了颗牙齿。小叔说,下牙掷土中,当往下长,下颌也穿透。吓得他哭个不停,妙妙便去替他寻牙齿。可我钻在园子里,寻了许久也不曾见。”陈祎道:“翾儿这小子,如今已到适婚的年纪,还这般顽皮,专唬小姑娘玩儿的。”

悟空接过妙行,扛于肩上,却道:“那到明日,你往同杜姊儿说,他下次落齿时,专投你小叔叔檐上,就会生出一排牙齿。叔叔再不听祖母的话,便让那牙齿咬他。”妙行吓得捂住眼道:“不行不行!叔叔和娘亲长得那般像,它咬错了人可怎么好?”

陈祎与悟空相顾而笑,陈祎道:“你此言若教叔叔听闻,可要伤心,平日里白疼你了。”又谓悟空曰:“汝取热水,同他洗浴换衣罢。否则娘亲见了,又要忧虑。”悟空闻已,遂将浴桶水温了,给妙行擦身。

妙行曰:“娘亲明日,要同那好看的哥哥骑马去麽?”悟空道:“你却耳尖,说了几次,他是爹娘兄弟,你该唤叔叔。”妙行自顾自道:“爹爹为何每往见他,都要变成美人儿姐姐?”悟空闻言,倒欲听他如何想,遂道:“你猜为何?”

妙行思之,乃曰:“姑姑昨日教妙妙读书,云:‘女为悦己者容’,是说女子会为了心爱的男子打扮。我想男子也是一样,爹爹定要娶夷则哥哥,与妙妙做小娘。”陈祎喝一声:“殷妙行!”悟空笑得前仰后合,揪着他耳朵骂道:“你这妮子,牙不曾长齐,却晓得这些。你且听着,爹爹娶了娘亲,便不复他娶。你是见那夷则貌美,才动此念!”

妙行问曰:“爹爹不喜貌美的么?”悟空道:“你娘亲可貌美否?爹爹便只爱你娘亲这般的,旁人皆不可。”妙行听罢,指着地上那堆脏衣裳。陈祎不解,随即翻了翻,见里头掉出张红笺儿。妙行曰:“十五那日,爹爹携妙妙往街上。便有人送了一盏灯来,灯上却贴着这个,被我藏了。我知此名香笺,曾见娘亲与爹爹写过。”

陈祎顺势扳回一局,笑道:“我亦未尝防备,怎料你爹爹如此招人心悦。”悟空道:“变个俊的,不是为了你陈家颜面,谁曾想招人惦记?我下次变个丑得便是。”又捏着妙行的小脸,道:“小小年纪,倒会来算计你老子了!你若惹恼了娘亲,爹爹可要被扫地出门。”他一家人笑语不绝,更是个其乐融融。

次日,悟空与陈祎于府上牵马,前往赴约。方及郊外,悟空系其马于林间,乃跳上陈祎那匹,共乘之。陈祎道:“你怎又胡闹?夷则待会来了,要瞧见的。”悟空笑曰:“你怕夷则以为,你弃却夫人,与人私会?”陈祎道:“温大人兼资文武,恐当你是个登徒子,来打你哩!”

二人笑骂间,陈祎忽眼前一黑,继而耳畔喧然,乃闻曰:“唐王御弟在此,何人敢拦?”陈祎心如鸣鼓,跳荡不止。“此何处也?吾何尝至此?”依稀见自己大个肚腹,被悟空抱在怀中。白刃满城,策马而出。陈祎浑身战栗,仿佛那一幕又在眼前。悟空忙揽着他道:“陈祎!陈祎!你如何了?”

陈祎回神,那夷则遥策马而来,竹月色便衣,英姿勃发。见二人,微讶之,移时思量,容色如初:“含璋,这……”二人遂以幼年相遇,捉贼救母,喜结良缘,具以告知。夷则窃叹曰:“犹以为重来一世,他二人亦不得相守,未尝思量,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也。”

末了,却故作惊讶曰:“含璋兄天命不凡,乃有此奇缘。孙公子修行之人,妙行定亦是仙身。难怪幼而颖悟,灵心慧齿。”悟空笑道:“还是小娃子罢了,我二人但望安乐就好,不盼他有甚过人之处。”夷则道:“孙兄慈父之心,乃妙行之福。”陈祎曰:“汝乃我父之门生,亦吾兄弟也。我二人初惧公知其异类,心里畏惧,故不敢言。今以实对,勿以介意。”

夷则笑曰:“甚异类不异类,此世间薄情寡义者何足数。虽披人皮,衣冠禽兽而已。不比孙兄,纵非人身,却待含璋情义深重,是个可托付之人。”悟空道:“温相公莫要高抬老孙,承你看得起,此后若遇难处,自有兄弟周全。”三人遂策马,玩花于林中,欢度一日不题。

毕竟不知此后还有何事,行者与三藏又何时得出净瓶婆娑幻影?且听下回分解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