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趣阁 > 天台教观纲宗 > 第30章 第30集《天台教观纲宗》

第30章 第30集《天台教观纲宗》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我们接着看第四道题目。

【学员提问】请问师父,我们学佛之人如何把空、假、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?

【师父答疑】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,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、假、中三观。在日常生活的操作当中,我们遇到一件事情要抉择、要判断的时候,它是先修空观的,就是离相清净。

按照天台的思想就是说,遇到事情,你的心不能去在乎那个相状。因为你一旦执着相状,相状会生灭,会变化,会牵动你的情绪,你就会爱憎取舍,你就很难处理了。因为你动了情绪,就会牵动业力,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,就没法子处理了。

所以,按照天台的思想,一开始先不能处理,先把相状拨开来。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”,不管这个相状对你多重要,先把这个相状拨开来,看到它背后的空性,它是没有自性的,本来就没有,这个很关键!让你自己先保持心平气和,否则你会落入一种情绪跟业力的恶性循环。

因为我们过去的业力创造今生的果报,这个果报你一执着,就住在相状,这个果报是前生业力创造的,你一接触又带动新的业力。人生为什么没完没了?就是你一开始就直接接触相状,那就惨了,成败就在这里。

先把相状拨开来,先不要管相状,不管你多讨厌它,不管你多喜欢它,先看相状后面的空性,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”。这时你看到这个东西本来就没有,好!你有资格来面对这个相状了,这才有资格叫作“从空出假,借相修心”。你要看到这个相状,到底它的作用怎么样。净土宗也是一样,比方说,你看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,一开始也是站在本来就没有娑婆世界,本来就没有极乐世界的角度来面对往生,从假入空——本来就没有。

但是,从空出假,有如梦如幻的娑婆世界,有如梦如幻的极乐世界。这个时候你要思惟,虽然如梦如幻,但蕅益大师说:娑婆世界,是恶梦者也,是添梦者也;极乐世界是好梦者也,是醒梦者也。同样是梦境,有“安乐”跟“解脱”的差别,作用不同。

一个是美好的梦,让你觉悟的梦;一个是痛苦的梦,让你颠倒的梦。它有它的假名、假相、假用,这个时候从空出假,再思惟娑婆世界因缘这个相状,对我们会有什么样的牵动跟作用,极乐世界对我们会有什么作用,再看它的作用。先看它的本体,再看作用,最后空有平衡。

一个人太偏空性,就会执理废事,就不想往生了。他认为娑婆世界也是毕竟空,极乐世界也是毕竟空。但是你从空里出来,喔,娑婆世界有它的作用,极乐世界有它的作用。娑婆世界的作用就是让你越来越糊涂,极乐世界的作用就是让你越来越觉悟,这个作用不一样,你不能执理废事,所以你要把空有调平衡。

但是初学者,稍微偏空一点点没关系。初学者要平衡一下,因为我们执着相状太久了。所以初学者学到最后,好像变成傻傻的,正常啦,这是过渡时期,他以后就正常了。

所以,刚开始会有一点“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”,把那个山跟水的相状都拨开以后,他落入一种无分别的状态,这是一个过渡时期。但是这个过渡时期非常重要。他必须从这个地方过去以后,再来看人生,就不会用感受,人生对他就是一个历练。这个时候对他来说顺逆皆方便,人生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,不管它给你痛苦,或给你快乐,都有意义。

但是,你用感受、用六根来攀缘六尘的时候,人生不管快乐痛苦都会伤到你。所以,人生没有对错,问题是你的心态如果错误,它对你就是伤害;你心态正确,人生顺逆皆方便,痛苦跟快乐对你都有意义。这两帖药酸、甜、苦、辣,你都可以去尝,对你都有好处。

所以空、假、中三观的关键就是说,我们以前操作为什么错误?我们一开始就是直接面对它、处理它,完了!一件事情,我再讲一次!每一件事情会在你的生命出现,一定有过去的业力。他为什么做你的儿子?他为什么变成你的家人?肯定有过去的业力。那你直接接触它,你就掉进了业力的循环里面了。

但是,你先告诉你自己,我本来就没有这个儿子,是吧?对啊!你本来就有吗?不可能嘛!你来的时候,你前生就把儿子带过来?没有嘛!你前生结束时,你所有的东西都还到前生去了,临终时要把所有借来的东西,都要缴库房,缴回去的,你就是一个明了的心过来而已,所有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而虚妄有生。

所以,你要看到人生深层的空性,你不是看到表面。看到表面的话,你就一辈子被这个相状骗来骗去的,也会跟前生的业力搭上线了。你前生不喜欢这个人,你今生还是不喜欢这个人,因为你一攀缘相状,就跟前生的业力搭上线,就跟阿赖耶识搭上线,就惨了!你就没办法走出过去,你一辈子就被过去的因缘业力牵着走。

一个人走不出过去,你就没有资格谈开创未来。一个太着相的人,你就落入阿赖耶识的深渊里面了,那你就惨了!来生要往生,依止阿赖耶识不可能往生的。往生不可能用业力,是用愿力,没有人用业力往生的,只有用愿力。

但是,你要用愿力,先把业力放下,因为这两个是不两立的。有业力就没有愿力,有愿力就没有业力,真妄不两立。凡夫不可能说真妄不二,对我们来说没有真妄不二,就是对立的。

所以,刚开始你要先把相状拨开,一个人要先把相状放下,才能够有资格重新面对相状。所以处理问题,第一件事情放下它,然后再面对它,再处理它。你只要方法对,你今生就不容易沾染业力了,这个业力到此就结束了。不管你处理得好不好,那是假观的问题,但是你只要空观操作得好,起码你今生的业力,到你今生为止,它慢慢已经在往沉淀的方向沉淀了。

所以为什么要空观摆前面,就是这个道理,就是你要跟过去切割。这个相状是前生的业力招感的,事出必有因。它如果跟你没有业,它不会出现在你的前面的,不可能的!这个相状一旦会让你 catch,会让你接触,一定有业力的,跟你一定有关系的。可能是善业,可能是恶业,善业产生你的贪爱,罪业产生你的排斥,都不好。

所以你如果够聪明的话,处理事情,先把这个带有业力的相状拨开来,喔,原来它是毕竟空,它本来就没有的。这个时候你保持不迷、不取、不动,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事情,你心平气和,该怎么做还怎么做。这个时候才有资格叫假观,从空出假。这个假观是从哪里来?是从空性出来以后才有假观。你把人生当真,你就没有假观了。这个时候你就看到人生的假名、假相、假用。

所以佛法为什么要我们离开相状呢?因为所有的相状你都不能执着,它就是你过去业力的显现。我再讲一次!它会让你看到,会让你摸到,会让你听到,一定跟你的业有关系。如果你再执着,你就落入了一种辗转相续的恶性循环,你就摆脱不了过去。摆脱不了过去,你就没有未来可言,你就一辈子被过去牵着走,就被阿赖耶识牵着走。

所以空、假、中三观就是这样子。当然如果讲一心三观那就更高级了。空、假、中三观是心性的操作,它不攀缘的相状,那就不是外面的相状了,那是心中的影像,那就更精致。

但是我们先从空、假、中学起,你外境的空、假、中操作好了,你再把这空、假、中的智慧,同样这三个智慧,拉到你的一念心去操作,就变成一心三观。你空掉的就不是外境,空掉的是你心中的影像,那更高明,更精致,效果更好。

好,这个有没有问题?空、假、中三观有没有问题?请说。

【学员提问】刚刚讲的那个从空出假,借假修真,都是在修我们虚妄的心性。

【师父】虚妄的心性,心性可以讲虚妄吗?

【学员】虚妄,就我们凡人的心性。

【师父】虚妄的妄想吧?

【学员】是,就妄想。

【师父】对,对,心性是真实的。

【学员提问】《阿弥陀经》上面有一句,“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名曰极乐”,我们是否可以把它理解成,就是将念念妄想的——我们凡人充满妄想的这种心性,去修行至念念清净的心性那个长远过程?

【师父答疑】我没有很懂你是什么意思。你说什么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,它是一个相状,极乐世界是一个相状,对不对?那我们为什么能够欣求极乐?这是一种假观。

【学员提问】是因为《阿弥陀经》上讲到,有一句“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名曰极乐”,就那个十万亿国土,我们是否可以把它理解成要从这个虚妄的念念心性,把它修行到念念清净的心性,那个长远的过程。

【师父答疑】好,我懂了,请坐。

【学员】谢谢师父!

【师父答疑】空性是没有取舍的问题,因为它就是离相,离相就没有对立了,没有什么好坏取舍。但是因缘你一定要取舍,你不能执理废事。因为的确极乐世界的作用跟娑婆世界的作用,对我们会产生不同的作用。你一个生命体把它放到极乐世界,把它放到娑婆世界,会产生决然不同的作用,这是事实,对不对?

所以我们不能老是待在空性,为什么要从空出假?就是说,你从空出假以后又回到对立的世界,这时候你要思考:极乐世界有七宝池、八功德水,你开始要借这个相状来修真,修真就修你的心态,修欣求极乐。

你凭什么去欣求极乐?你当然是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假相,它有七宝池、八功德水,它有很多功德,你看寿命久远——正报,国土庄严、具足神通——依报,然后亲近善知识,它有很多好处。就是说你必须借相,借这个极乐世界的功德相,来产生欣求嘛,对不对?

那你要厌离娑婆凭什么?你当然也要靠娑婆世界的苦恼相。你看娑婆世界今生有无常败坏,来生有三恶道的危机,更可怕的是辗转相续,娑婆世界没完没了,它这个痛苦没完没了。你要说今生痛苦那也就罢了,咱们也就认了,关键是还没算了。所以说娑婆世界你不解决,它不会主动停止,问题在这儿。所以说,你这样一思考,娑婆世界真的要该走了,再拖下去不是办法了。

那你一种厌离娑婆的心是怎么来?当然是借相嘛。你修空观的时候要厌离娑婆,不可能是吧?你修空观就是不取亦不舍,因为没有相状你的心是不动的,但是你永远不动这不对,偏空,执理废事。所以禅宗的人为什么蕅益大师骂他说,你一天到晚观空,不对!你要从空出假,空有要平衡。

所以你空性操作的结果,就是娑婆世界也不可得,极乐世界也不可得,那你心就是平等的。当然作为一个基础,先把心调平等是对的。但是你一定要从空出假,开始做出抉择。因为因缘的确不同。我们刚开始先把因缘观空,是对的。人生本来没有因缘,之前本来就没有,但是你要从因缘出来的时候,你要务实地面对因缘,人生有很多选择。

当然,小因缘我们就不谈了。第一个大因缘,娑婆世界的因缘跟极乐世界的因缘,这都是要借相。你开始观察娑婆世界产生的相状,是怎么样情况,极乐世界的功德相,娑婆世界的苦恼相,当然你要从相去思惟,没有相状你怎么思惟呢?然后结论,娑婆世界应该放弃,极乐世界应该追求,这个就是假观了。假观就是从因缘里面做出正确地取舍,然后中观平衡一下,空观假观平衡,就中观了,是这个意思。

空性就没有所谓取舍的问题。空性所有的相状,杂染相也拿掉,清净相也拿掉,一切法“如”。空性不是让你取舍用的,是让你安住用的。凡是讲到出离心、菩提心,一定是假观,一定要借相,人生一旦做出判断取舍,一定是假观。你这个相状要借回来,刚刚拨开的相状就要再借回来。但是你这个时候借回来,是不带有个人情感,不带有执着的,因为你知道它本来就没有。

其实净土宗也要带空观,你们知道为什么吗?你如果离开娑婆世界,不修空观的人会有什么后果?就是带有个人的感情。你看有些人对娑婆世界是,他一念佛就哭得很厉害,你觉得这样好不好?偶尔一次可以,如果每次都哭得很严重,可能就不太好了。你离开娑婆世界是恨透了它了,是吧?这样子对你可能不是很好,而且你可能恨的是其中一部分,你恨的是娑婆世界痛苦的一面。

如果不修智慧的人,用感情来修学的人,我不相信,你也会恨天上的快乐。那你在因地时,你厌离的只是一部分的娑婆世界;好了,临终的时候,如果你是持戒修善的人,娑婆世界的天界现前,你可能就扛不住了。因为这一块你刚开始就没有当作你的所观境。也就是说,你对这一块没有免疫性,你因地就没有修,你就没有免疫性,你就被它带走了。

用道理的思考远离娑婆世界是全面的。因为娑婆世界每一个地方,都是无常苦无我,没有例外!所以你如果不用道理来思考的人,厌离娑婆世界会有两种过失:

用情感心,娑婆世界——我今生吃的苦够我厌离娑婆了!没错,你厌离的是一部分的娑婆,是痛苦的娑婆。娑婆世界不是所有都痛苦,诸位!有美妙快乐的一面,这一块你就过不去了。这是第一个。

第二个,你带有情绪性的厌离娑婆,那你以后还来吗?你把娑婆世界当真实想,如此地厌恶,你以后如何再面对娑婆世界,如何再面对众生呢?难道你大乘佛法就不走了吗?这条路你还走不走呢?你把后面的路都给截断了。

成佛之道你一开始就要做完美布局,没有人说我这段先走完再说,后面再怎样。你等到把后面的路给截断了,就没办法再说了,关键哪!你一开始走路时,就要把后面的路都铺好了。你前面完成任务,不要把后尘变成后面的后遗症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明白道理。同样的厌离娑婆世界,你可以不伤害你的菩提心,可以的,你没有必要那么极端地操作。所以你研究方法以后,你会知道,哪些是身体的肿瘤要切断,哪些是好的器官。你不能说我要切肿瘤,把整个器官也切掉了,那你这不是断灭吗?是不是?不能用极端的!

所以,一个人不学道理,就用极端的方式处理事情,后果不堪设想!你现在不知道怕,以后你就知道,你今天的心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塑造了,它就“不思议熏,不思议变”,它塑造一种性格,你以后再去改变它,你跟自己找麻烦,你一开始就把它做好,一次到位。你同样处理烦恼,你把自己的心性搞得如此的封闭,如此的狭隘,那你以后大乘佛法还走不走呢?你后半段怎么办呢?

你要知道一个观念,每一个人迟早要成佛,迟早的!不管你愿不愿意。为什么?因为世界上没有小乘的阿罗汉,根本没有这个东西, “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”,所以你迟早要面对这个问题。

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明白道理?就是你都看到,喔,原来这个问题在哪里。就是说哪些事情是无辜的,哪些东西是要除掉的,你不能够全盘否定。我讲实在话,娑婆世界一点错都没有,是你的攀缘。娑婆世界错在哪里?你告诉我它错在哪里?它是业感缘起,它就是你过去造善,今生得到快乐;你造罪今生得痛苦,这有错吗?是因为你要主宰它,攀缘它,问题在你的攀缘心。你把娑婆世界想得如此的不堪有什么意思呢?问题不在这里。娑婆世界叫作依他起性,因缘所生法没有对错,它只有苦乐。

真正的问题来自于你内心的无明,是你自己去招惹,你自己用错误的心态去面对它,所以你搞得自己的业力相续下去。说实在,这个娑婆世界没什么对错。娑婆世界本来就是两个东西:一个叫作快乐,一个叫痛苦。但是我们用自己的妄想把它变得很复杂,还有什么对错,怎么怎么的妄想,安立很多错误的名言,就把娑婆世界搞得很复杂。

所以我们下一个课程——别教,就是开始在清洗名言了。你的妄想不要打那么多,没有用了。我们前面的藏通两教是先空掉外境,外境是不真实的,是痛苦的;到了别教的时候,开始清除你心中的垃圾了;到了圆教,开始开显心性了,你的本来面目要显出来,你的主人翁睡太久了,就像禅宗说的,主人翁啊,你要醒一醒啊,该醒了!

请说。

【学员提问】师父慈悲!弟子一直认为空假中三观就是一心三观,今天晚上才知道是两码事。

【师父答疑】一心三观更高明,三观跟一心三观那不一样。其实空、假、中三观,诸位!我们在讲传承的时候,天台宗没有创办之前,龙树菩萨就讲空、假、中三观,他讲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”——空观;“亦名为假名”——假观;“亦名中道义”——中观,其实龙树菩萨就讲三观了。

但是到了天台,它用圆教的思想来融通三观,就变成观心法门,一心三观更高明。

【学员提问】那这两个里面有什么分别呢?

【师父答疑】空假中三观,有可能落入别教,不一定是圆教。但是圆教它一定是站在心性的角度来修空、假、中三观;别教是站在心识,站在第六意识的角度来修空假中,透过思考,这两个不太一样。

【学员提问】谢谢师父!弟子还有另外一个问题,就是空观智慧,弟子的理解就是说,理可以顿悟,事须渐修,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运用这个空观智慧的时候,我们其实会知道自己有多深的空观智慧,所以弟子的理解就是空观智慧是可以有深有浅程度不一样,那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,就是临终的时候,这个空观智慧要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有把握呢?

【师父答疑】你能够做到不随妄转就可以了。你虽然没有把它空掉,但是你心不动,相状对你的牵动降到最低了。当然你刚开始会做得不好,你可能会失败,但是一定要坚持下去。

【学员】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,对人对事起心动念的时候,其实自己就可以知道自己。

【师父】你要不断地训练你的空观智慧,你会不断地失败,但是你永远的训练下去你就会进步。

为什么呢?因为它是真实相,它本来就是这样。不是说这个东西本来是真实的,佛陀要你硬生生修空观,不是这个意思,是本来就是空的,所以你修空观是合乎真相。

所以真相会越辩越明,你会越来越进步,知道吗?它是本来就这样子。不是说它是真的,佛陀要你把它空掉,不是这个意思。

【学员】所以是深浅的问题,我说空观智慧成就没有说圆满的,只是说这个人空观智慧很高或者低。

【师父】当然也有浅深差别,你能够空掉思想,空掉见惑,空掉思惑,它同样一个空,它空的东西越来越深层。

【学员】谢谢师父!

【师父】好,请说。

【学员提问】师父慈悲开示!弟子有个问题想问一下,《楞严经》提到说,三个渐次以后再修四十二个位阶,这个空、假、中的对应,蕅益大师把它对应过去,是因为《楞严经》有禅定力才能够去往下修。那这个空、假、中是他用悟出来的方式来修,是不是?这个差别是怎样的?

【师父答疑】我们不一定要有禅定。其实智慧,有禅定当然断惑,但是没有禅定至少调伏。

【学员】但是《楞严经》它里面每个位阶,十信、十住每个位阶都讲得很清楚,不同情况,是不是他在禅定中去修才有?

【师父】没有。外凡位是没有禅定的,以别教来判教的话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,在外凡资粮位都是没有禅定的,到了内凡加行位才有禅定。外凡位都没有禅定的,都是胜解而已。

【学员】所以说他得到十住,比如说初住、二住,他的相貌就像《楞严经》讲的,就是那个相貌(是的),他自己就会很清楚去应那个经证相貌,就对了,是不是?

【师父】但是他的操作都是空性跟菩提心两种,只是他表现出来的相貌会不太一样。就是说原则一样,但是操作下去,每一个人的事相会不一样。

【学员】所以师父意思是说,如果我们操作得好,其实可以用那个去看自己,当然我们做不到那种境界,就是了解方向。

【师父】你可能看到的是前面一两个就够了,后面你可能看不到了。那个是十信,初信、二信那个地方。

【学员提问】师父!第二个问题就是那个自性执跟一念心性的差别在哪个地方?因为很容易就变成自性执,你又是一念心性,有人说你一念心性就是自性,那我怎么去区别?

【师父答疑】所以你要先有破妄,才能够显真。就是说自性执跟一念心性,就在一念之间。如果你是自性执,你就不会发菩提心了,就差在这里,就是它不能显妙用。

【学员提问】师父!那一念心性就不像唯识学有八个识,第一、第六、第七、第八,不能这样子去分,那就一念心性就对。

【师父答疑】第八识是要破的,要把第八识破掉,要破妄。第八识是站在妄的角度来显真,但是一念心性是直接契入真性真实的。这个我们后面再谈好了,别教圆教,我们今天谈通教好了。因为圆教、别教都还没有讲,所以我怕会误导众生,误导你们。

我们再看下一个。

我们看最后一个好了,今天时间有限,我们直接看最后一个。

【学员提问】请问师父!师父上课时提到,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心中的颠倒妄想,此时已来不及从“不受”下手,而必须从“不取”下手,即所谓的放弃主宰,不随妄转,请问中间差别如何?

【师父答疑】首先我们要把临命终的情况说一下。

临命终跟平常最大的差别,因为它有阿赖耶识出来,这个问题比较复杂。因为我们平常只有第六意识,你只要处理妄想就好,它没有什么业力的问题。

但是临命终的时候第八识出现了,第八识只有两种时候出现:第一个,你刚投胎的时候,去后来先,你刚投胎的时候,第八识把你带过来;第二个,你要走的时候,第八识要把你带走。

那么第八识一出现有什么事情呢?就内忧外患,它会把深层的特别坚固的颠倒妄想释放出来。第一个,每一个人的颠倒妄想不一样。有些人是贪爱,有些人是瞋恚。同样贪爱,有些人贪爱色身,有些人贪爱感情,各式各样,每一个人一定有自己的盲点,这第一个。

第二个,外在,它会把你成熟的业力释放出来。这个时候你是内有颠倒妄想,外有生死业力,你就落入一种叫作手忙脚乱。如果你平常没有法宝,你这个时候真的手忙脚乱了,就乱了章法。

所以,这时你的智慧就很重要。当然第一件事情先体空观,没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稳住阵脚更重要,就是观察这些都是本来就没有的。所以如果有心性的人就思惟“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”。就是说,这个东西都不是我本来的东西,都是如梦如幻,我的心性里面本来清净,本来具足,这时你要忆念你的清净心。

忆念清净心有什么好处呢?你要先跟这些妄想做一个切割,然后再提起你的愿,再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,再提起愿力,再提起佛号。

那么这个时候为什么是不取呢,而不是不受呢?因为感受的对治要经过很多思惟,你要透过无常、苦、无我,就比较复杂。不取就简单了,不管它快乐痛苦,反正我通通不能取。

也就是说,你现在所有的修行,可能平时会很精致化,没问题,可是你必须怎么样呢?你一定要把自己的修行准备两套方法——要善知开合。平时是把娑婆世界观得越清楚越好,因为你的体验会越来越深刻;但是你到临终的时候的方法,要越简单越好,你要知道开合。

我们说过,智慧的理解不会退失。我们刚开始去理解一件事情,要假借相状,假借名言的思考,但是你明白以后,这个相状就不需要了。我自己有感觉,像我这年纪大了以后,我很多名相都忘掉了,平时好像讲不出来,但是那个道理懂。

就是说,我们刚开始理解空性要知道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”,要靠这十个字,这是一个相状。对不对?但是你真懂了以后,这个相状就不要了,因为这个相状就是个桥梁而已。你以后明白这个道理,就不需要这十个字了,你懂了以后就懂了。你以后也可以讲出一句话出来,你说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也可以啊!这时语言文字就由你自己操作了,你就不一定要用你刚开始觉悟的那个文字,就不需要靠那个文字,这样懂吗?

所以你一开始,建立智慧的时候越细越好,但是你懂了以后,那个智慧名言就不需要了。等到临终的时候,你只能用一个简单的名言来带动你,越简单越好,因为时间急迫,而且是内忧外患,你不能够把平常那么复杂、精致的操作带到临终去,不可能!你平常是在冷气房,对不对?是一种身心安稳的状态,临终是内忧外患的状态,是非常时期。

所以你必须有两套的方法:第一个,是复杂的观照的方法;第二个,是简要的观照方法。而这两个要随时可以开合,道理相通,但是手段不一样,这样懂吗?我再讲一次,临终的时候,方法要越简单越好,叫作总持。

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?就是“不取”最简单。

我们最好平常要养成一个习惯,就是遇到什么事情,不要马上有反应,这个最好,反应越慢的人越好。因为你没有反应,你的心有时间调整心态;你反应越快,你越容易带动你的情绪跟业力。

我想,我们的心都可以透过训练,因为它也是熏习,你的心本来就无自性,你现在这个心会变成现在这副德性,也是你不断地去给它操作的。既然它可以熏习,你可以用佛法的道理,重新把它熏回去,恢复到正常。

注意我的话——恢复正常!我们现在是不正常。你不要以为修行不正常,我们现在是不正常。就是这个心性,本来不应该操作成生死轮回,本来就不应该这样子。我们这一念心性,显现功德庄严是正常,我们现在是操作错误。

所以,所有的修行只是随顺你的本性,就是它本来就应该这样子的。我们今天是错误的操作,攀缘外境,带动业力,轮回生死,这是不正常的,它不应该这样子的。所以这个小孩子做乞丐是不正常,他待在家里面,继承他爸爸的财产是正常的。

所以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呢?诸位!虽然我们现在流转太久,糊涂太久,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我们依止的是真相。就是说,真相就是真相,不管这个人糊涂多久。

所以我们平常的觉悟可以点点滴滴、慢慢慢慢,但是临终的时候就是必须把你所有的功夫都恢复起来。所以,你要有一些简单地几个操作方法,就是你要整合几句话。因为一进入临终,你一定要把你平常的功力赶快现前,你养兵千日,就是用在这一朝而已。

好,有没有问题?请说。

【学员提问】阿弥陀佛!师父慈悲!想问一下,就是一个净土宗的修行人,他的信愿行不断在提高,但是在他的信跟愿提高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,他自己也会知道,我这一生一定往生,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那在这个例子来说,是不是他的第八识出现的时候,就成为了一种引力,就是他第八识出现,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?

【师父答疑】第八识出现的时候,你不能跟着第八识走,第八识是业力。你要用第六意识的愿力来带动第八识。随念往生就是说,你第六意识要清楚,你临终的时候不能跟着第八识走,第八识是要坏事的。

【学员】但是他信愿已经是成就了。……

【师父】你不管成不成就,往生一定要有愿力,一定要第六意识不是靠第八识。

【学员】就是愿力。

【师父】对,对,当然愿力,第八识能发愿吗?当然不可能!

【学员】OK!那如果他是横死呢?

【师父】横死就是突然间死掉。

【学员】就是突然之间。

【师父】喔,这个事情就不好办了。

【学员】没有,但是他信愿已经成就,就是他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【师父】你怎么知道他一定往生呢?那意思就是修到业尽情空了。如果说按照你说「一定」,那他就是业尽情空,他就是生死的业力都没有了。照你这样讲的话,那他就不是一般人,就是成就念佛三昧,按你这个说法,这个人就不是带业往生了,他生死业已经没有了,他就不需要带了,是吧?

【学员】不是。

【师父】不是!那他既然还有业,你怎么敢说他是百分之百往生呢?你是凭什么说这句话呢?

【学员】因为他知道就是。这种知道是自知之明。

【师父】不是打妄想啊?

【学员 】不是打妄想。就是有很多案例都是这样子。

【师父】我觉得,如果你说他百分之百往生,除非他证得念佛三昧,否则都有变量。对,对,对,一心不乱,否则都有变量。因为你随念往生的话,其实就是说,有很多种情况会出现,知道吧?因为你不能用你平时的修行来判断临终,知道吧,这是两码事。

【学员】可不可以说,他第八识里面的种子,就有往生的种子,所以他第八识……

【师父】第八识里面有生死的种子,多了去了。

【学员】没有,往生西方……

【师父】我知道有往生的种子,但是有很多生死业力的种子,更多!

【学员】但是这个种子是最强的,往生的种子是最强的。

【师父】但是你要是起颠倒,不管谁,强不强是看你的心。你第六意识要攀缘它,它就强,对不对?你要起糊涂的话,你要起颠倒,你要贪恋娑婆,你阿赖耶识净土宗的种子再强都没有用。是心态的问题,不是种子的问题。

因为你第六意识是主导者,它是熏习第八识的。你第六意识起颠倒了,你第八识的种子再强都没有用。而且我提醒你,第八识往生的种子再强,绝对不可能超过生死业力的种子,不可能!你没有那个本事!你轮回了这么久,你往生的种子会超过那个娑婆世界的种子?不可能吧!就算你这一辈子都不睡觉,你就整天念佛,也不可能超过无始劫的业种子,不可能!那表示你对第八识太不了解了。

【学员】所以说他的信愿是第六意识的。

【师父】第六意识去栽培它的,但是最后变成第八识的种子。但是你这个种子不可能强过生死的种子,不可能!所以我们叫作带业。好啦,你坐下,你把唯识学再学一学吧。

我想,我们可能会用今生的角度来判断过去。其实,你今天了生死,不是说你今生表现好,就了生死,不是这个意思。你今生把它放在第八识,只是大海里面一个水泡,如果这个大海是脏的,你这个水泡干净又怎么样呢?就是说,你今生不是生命的全部,这样懂吗?

你今生表现好,那只是在阿赖耶识的角度,只是无量无边的业种子里面,其中一个清净的水泡。我讲实在话,如果你没有仰仗佛力,没有保持正念,你今生的好,根本就微不足道。当然我这样讲,不晓得会不会伤害到你的信心,但是这是事实。

所以,不管你平常表现再好,临终你不能起颠倒,我说实在话,你禁不起颠倒。因为你今天有很多往生的种子,我同意,但是你有更多的生死业力的种子,更多,不成比例的多。

往生,当阿赖耶识现前的时候,那就不是拚今生了,诸位知道吗?那是把无量的生命摊在前面了,这才公平嘛!

什么叫阿赖耶识,诸位知道吗?是无量劫来你所做的任何事情,你所讲过的任何话,所打过的任何妄想,全部被记录下来的一个大仓库,任何的妄想都记录下来,把你无量生命的每一个行为都记录下来,这个叫作阿赖耶识,不是今生喔。你认为你对极乐世界打的妄想,会超过娑婆世界吗?我认为不太可能。不要说过去,今生也不太可能。

所以,我们今天不能跟它拚业力,你要是比种子的多寡,那惨了!我们现在只能就靠第六意识,就是我要保持主导,虽然我的种子少,但是我不要去激发业力。所以临终的时候,一个人只要进入昏睡状态就惨了,绝对不能让他睡着。所以为什么不能打吗啡?第六意识临终进入睡眠状态就完蛋了,你的主动权完全丧失了,就完全用第八识来主导,你几乎不可能往生了。我跟你讲,如果你第六意识进入昏睡状态,我可以断定你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不可能往生了,最后那一点是安慰你的,不可能往生!因为你没有第六意识来引导,你往生的种子不可能起现行!要论强弱,如果你要比强弱的话,一定生死业力强。

所以你第六意识临终的时候,绝对不能够失掉!因为你还要靠它来引导业力,由愿力引导,你的第六意识要清楚。如果第六意识不在,我跟你讲,你就完了,你就没希望了,说实在你没希望。所以一个人临终要是睡着就完蛋了,进入昏睡那就完蛋了!

虽然从业力的强弱,从种子的数量,我们往生的业种子是处于弱势,但是你的优点在第六意识的正念。你用第六意识的忆佛念佛,去把少数的种子带动起来,就是你唯一的希望,叫作随念往生而不是随业往生。

所以你临命终的时候,为什么我们第六意识要永远保持止观的操作?就是临命终靠第六意识。临终的时候,你的心可以一团糟,第六意识不能慌乱,就靠第六意识。第六意识一乱就完了,因为临终的时候,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第六意识。

好!我们今天就到此。

向下文长,付在来日,回向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