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趣阁 > 快穿之人生路漫漫长 > 第14章 60年代平凡人生14

第14章 60年代平凡人生14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天气逐渐转凉,杨家的新房子也收拾得差不多,里面装了电线,不用再像筒子楼里燃煤油灯。现在没有公摊面积的说法,实际有多少就是多少。80平的房子做成三房一厅一厨一卫,杨家一家子非常满意。

杨玉玲和杨玉翠的房间有十几平米,两张单人床,一个长书桌,两张凳子,一个衣柜,看起来简洁大方。

新房子在初冬的一个下午,一家人搬进了新房子。杨爸坐在椅子上看报,这楼房宽敞明亮,很得他的喜欢。晚上看杂志书刊不用靠近煤油灯,电灯明亮舒服。杨妈在客厅里打着毛衣,一边朝着杨爸说:“孩他爸,昨天下午吕主任他们家买了一台电视机,里面还有节目,跟看电影一样!”吕主任是人事科主任,这次分房人事科出了大力气,杨爸杨妈和吕主任关系都不错。

杨爸抬头看了一眼在写作业的杨玉翠,咳嗽一声:“咳咳,这电视机不便宜,要钱要工业票。”

“咱家这两年也攒了不少钱和票,大学还在读书,不着急花大钱,咱可以买一台。你去年才升的会计主任,买一台也不打眼。”

“一台电视机360块钱,还要工业票,这也太……”

杨妈立马打断杨爸的说话,用一种不争气的目光看着杨爸道:“以后大学娶媳妇,最差也是高中生,咱也是提前给大学攒彩礼钱。”

杨妈觉得,这两年儿子、女儿上大学,学费、伙食费都不怎么用他们掏钱,国家都有补贴。

杨爸杨妈在纺织厂工龄不低、职位还不错,这两年攒了不少钱和票,与其放着,还不如拿出买东西。而电视机就是杨妈最看好的,和电影一样,晚上一家子都能看,还能接杨老爷子他们过来看。

杨爸说不过杨妈,最后还是买了一台十二寸的黑白电视。电视机上有两个旋转的按钮,机身顶端有一根长长的信号线。电视机买回来当天,他们这个单元在家的人,都过来看热闹。

“真的和电影一样,有人在说话!”

“那是咱们的领导人,他出来了!”

“这歌真好听,唱得太好!”

……

大家的情绪很高涨,杨爸杨妈坐在电视机面前,也是不肯离开,稀罕得不行。

这台电视机基本上只能收三个台,按照级别划分,就是中央台、省台和地方台。而且,节目的时间不是通宵的,基本上在晚上十点左右,电视节目就结束了。

杨妈去杨老爷子家接他们过来住一段时间,顺便看看这稀罕物电视机。刚开始老两口不肯过来,觉得他们胡闹,拗不过老三儿媳妇,就说过来住两天。

结果住了一星期,一点都没有想回去的念头。现在杨老爷子老两口住在主卧,杨爸杨妈住杨学的房间,杨玉翠还是住自己房间。这里不用煤油灯,也不用烧火,用的是电灯和蜂窝煤,方便好使得很。

杨老爷子躺在床上感慨,他前半生处于战乱时代,经历了建国初期的一贫如洗,到现在的吃饱穿暖。他失去了大女儿、大儿子、大孙子,在老年还有儿子女儿孝顺,是个有福气的。

“老婆子,咱在老三家住了半个月,回去吗?”

杨老太太把梳头篦子放下来说:“老三媳妇孝顺咱,这里住得这么舒服,回去干啥?是有人说啥了?”

“那倒没有,就是过得太好,总觉得不得劲。”

“老三是个好的,老三媳妇也孝顺,你想着这么多干啥?再说了,儿子孝敬老子,天经地义!”

“我去看看翠翠起了没有,你赶紧起了,等会家里来人看电视。”

杨玉翠很苦恼,自打她家有电视机,晚上和周日客厅都热火朝天的,天天来好多人,带着凳子,都是为了看电视。

人来得太多,杨爸干脆把电视移到家门口,对着楼道放,大家伙都能看。

现在的电费昂贵,杨家一般是晚上一家子在的时候会开电视,周末杨玉翠在家,杨姥爷会让杨玉翠一起看一小时电视,平时都是好好保护,谁也不能碰。

这个“电视热”过了快一个月,还是没退。杨玉翠的小伙伴们也热衷跑她家蹭电视,沈桂香、陈春燕、周楷、王群都跑过来。王群他爸妈是罐头厂职工,这片居民楼是纺织厂、罐头厂一起盖的,现在都是邻居。

杨老爷子周末吃完早餐,和杨老太太出去遛弯,等回来没看见小孙女,就在小孙女房门前徘徊。杨老爷子习惯了他小孙女早上写作业,平时他回来的时候,小孙女都在客厅等着他放电视,今天咋没出来?又怕打搅孙女写作业,就有些不好意思走来走去。

杨玉翠周日上午写作业,有道题没做出来,就花费了点时间,打开房门就看到自家爷爷。

杨老爷子有些尴尬地笑笑:“翠翠出来哩,爷爷就去放电视!”

杨玉翠有些摸不着头脑,就看沈桂香坐在她家门口,冲她招招手,在旁边的小凳子拍了拍。

杨玉翠走过去,发现门口已经来了十几个人,陆陆续续还有人拿凳子过来或者直接站在楼梯口看的。等到杨老爷子开好电视,调好频道,整的楼道都是人,刚开始还吵吵嚷嚷的,电视开机,大家都安静下来,安安静静看着电视。今天播放的是,花灯剧:典型人家,大家看得目不转睛。

杨学收到他爸的来信,家里搬进新楼房,还买了一台电视机!他恨不得马上就是寒假,赶紧回家看电视!他除了平时上课、就是跑去围棋协会下围棋、参加讲座、打比赛。学校里还有留长发穿喇叭裤手抱吉他,唱着流行歌曲的,他没敢学,怕他爸打死他。

好不容易放寒假,杨学坐公交车到火车站先买好他和他姐的票,等他姐过来。

杨玉玲不是自己过来的,还有个男生帮杨玉玲拿行李。杨学立马跑过去喊道:“姐,你咋这么慢?”

有些警惕问道:“姐,他是谁?咋和他一起过来?”

杨玉玲有些羞赧地介绍:“这是我同学,潘继松。也是咱们市,顺路一起坐公交车,他也是这趟火车。”

杨学看了一眼潘继松,潘继松长的高高瘦瘦,浓眉大眼,比不上他爸!接过他姐的行李,和潘继松打声招呼,拉着他姐进火车站。

上了火车,杨学靠近他姐耳边说:“姐,现在咱读大学,不能结婚生孩子,那个潘继松咋回事?”

杨玉玲目光有些游离:“我是内科,他是外科,大课堂认识的,平时参加讲座碰到一起。”

杨玉玲双手搅在一起,认真说:“我知道现在不能结婚生孩子,现在我还在读大学哩。现在咱俩只是讨论学问,没有其他的。有也是工作以后的事情,杨继松也同样是这样,我们不可能放弃学习。”

杨学沉默点点头,道:“姐,你明白就好。”

姐弟俩回到家已经是第二天傍晚,回到县城,问了路才找到新家。他俩想上三楼,楼梯口被堵得死死的,进不去。

这个时候正是杨家在看新闻联播,大家对外面事都充满向往,男女老少都过来一起看,把楼梯口围得水泄不通。

“大坎,你让让,里面的让让,我是杨学,回家哩!”杨学边喊边挤出一条道,让他和他姐进去。

“老杨家的,你家俩大学生回来啦!”有个人帮忙喊道。

杨爸杨妈站起来,想找自家孩子,没看见。赶紧喊道:“我家孩子回来啦,都让让,让我家大学和闺女进来!”

等姐弟俩挤进去,新闻联播也放完了,大家伙都开始慢慢散开回家。

杨老爷子把电视抱回家,杨妈上前关切地问:“家里给你们留了饭菜,等会热一下,先回家洗漱。”

等姐弟俩收拾完,一家人坐在客厅喝大麦茶消食,杨玉玲杨学说些在大学的生活,大家都笑呵呵的。

晚上杨老爷子老两口还是睡主卧,杨爸和杨学睡一屋,杨妈、杨玉玲、杨玉翠睡一屋。

杨学没忍住,和杨爸说了他姐和潘继松的事。也把大学期间结婚生孩子开除学籍的事和他爸说。

杨爸拍了拍儿子手臂:“你姐她从小懂事,你姐不可能这么傻。他们也没做什么越矩的事情,最多是看对眼。只要不结婚生孩子,学校也管不着,等毕业工作再结婚就行。”

杨爸用力打了一下儿子说:“你姐还知道先处对象,毕业再结婚,你呢?连对象都不知道处,以后怎么找媳妇!”

杨学有些尴尬转移视线:“爸,咱说的姐,扯我身上干啥?”

他一下子把被子盖过头,躺在床上,瓮声瓮气说:“爸,我困了,先睡了。”

杨爸笑了笑,没再打趣他。

杨老爷子老两口今年在杨爸家过年,杨爸发了电报给杨二伯,杨妈特地跑回杨老爷子小院,告诉一声杨大伯娘和杨武。

腊月三十日,80平米的杨家来了许多人,杨二伯一家、杨大伯娘一家,挤得满满当当。杨妈、两个妯娌和两个小媳妇忙忙碌碌,杨爸家的厨房小,比不得杨老爷子家的小院。把小孩子们赶去楼梯口看电视,不要在客厅捣乱。

杨玉玲姐弟仨招呼不干活的老少爷们和小孩子们到楼梯口,准备了小桌子小凳子,大麦茶和小零嘴,一起去看电视。

楼道里也挤满了邻居家不干活的小孩子们,拿个小凳子和搪瓷缸,要点茶水和小零嘴,也加入进来。

吃完年夜饭,杨大伯娘一家和杨二伯一家,搭乘最后一班公交车,回杨老爷子小院住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